老鼠药是以消灭老鼠为目的的**。还传染多种**,是鼠疫、假石家庄灭鼠性结核病、狂犬病、脑炎、布氏杆菌病、钩端螺旋体病及黄疽病等10多种流行病的自然宿主,应认真防治。灭鼠药剂主要是指配制毒饵的毒剂。但是随着灭鼠药剂应用研究防治不仅限于毒饵一种方式,也包括熏杀剂、驱避剂和化学绝育剂等。
常用灭鼠剂种类常用灭鼠剂可以分为两大类。
即急性的或单剂量灭鼠剂和慢性抗凝血灭鼠剂,或多剂量灭鼠剂。
急性灭鼠剂是指那些作用快,鼠类一次吃够致死量的毒饵就可致死。
这类药的优点是作用快、粮食消耗少,但它们对人畜不安全,容易引起二次中毒,同时在灭鼠过程中老鼠死之前反映较激烈易引起其它鼠的警觉,故灭效不及慢性鼠药。
1)急性灭鼠剂 急性灭鼠剂的使用历史悠久,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,人们都是使用急性鼠药,从50年代起,才和慢性鼠药同时使用。急性灭鼠剂的种类很多,有植物的,也有化学药剂,有文献记载的就有25种之多(不包括熏杀剂、驱避剂和化学绝育剂等)。
2)慢性抗凝血灭鼠剂 慢性灭鼠药剂是指一些作用慢、而且鼠类连续几天吃药才容易被毒死的药物。又称缓效灭鼠药,可分**代、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。**代抗凝血灭鼠剂如敌鼠钠盐、杀鼠灵、杀鼠迷(立克命)杀鼠酮、氯敌鼠等,如要达到理想灭鼠效果就要连续几天投药。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急性毒力相对较强,老鼠吃2、3次就可致死小,且对**代灭鼠药有抗性鼠也能杀灭。这类药有溴敌隆、大隆、杀它仗、硫敌隆等。
缓效药或称多剂量灭鼠药,都是抗凝血剂。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,一是降低石家庄灭鼠血液的凝固能力,抗凝血剂对抗维生素K,作用于肝脏,阻碍凝血酶原的产生;二是损害毛细血管,使管壁渗透能力增加。
中毒动物死于大出血。维生素K1是特效解毒剂。1944年合成杀鼠灵,1950年****报告用于灭鼠,此后抗凝血灭鼠得到迅速发展,几乎完全替代了急性灭鼠剂的研究、应用进入了抗凝血灭鼠剂时代。由**代抗凝血灭鼠剂发展到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。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克服了**代抗凝血灭鼠剂的两个缺点,急性毒力小和对于抗性鼠类无效。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的特点是具有强大的急性毒力,同时兼有急性灭鼠剂和慢性灭鼠剂的优点。既有慢性灭鼠剂的高效,又有急性灭鼠剂的节省毒饵和节省**人力的特点,能有效地毒杀抗性鼠种,适口性好,对鼠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毒力,即对鼠类的毒力很强,对非标靶动物都很安全。总体来看,各种抗凝血灭鼠剂基本特性类似,但彼此之间又有差别。